学生党建

学生党建

坚定信念逐梦想,薪火相传新百年-——马研班学子到访福州市三坊七巷寻找精神文化坐标

撰稿: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 陈渊泽 陈娜丹 刘昱涵   摄影: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 钟雅薇 田沐玄   编辑:   发布时间:2021-07-28  浏览量:234

728日上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员,来到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深入调研和学习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学工部部长助理孟靖岳老师带领马研班学子一同参观。



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半部近代史,被视为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福州的历史有多悠久,它的故事就有多沧桑。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城区的中心地带,由3个坊、7条巷和1条中轴街道组成,因而得名。3个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7条巷是指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1条中轴街道是指南后街。千百年来,从三坊七巷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特别是近代,以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甘国宝、林纾、林旭、林白水、郁达夫、冰心、林觉民、林徽因等为代表的历史人物扎堆涌现出来,组成中国近代史星空里的璀璨繁星。因此,人们说“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此次马研班调研的重点是寻找三坊七巷当中蕴含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坐标”,以及“两坐标”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一、走访中共福州市委旧址,感悟革命精神


(图为马研班学子在参观中共福州市委旧址)


马研班到访安民巷立本弄3号—1926年福州党组织住宿点,也是现存最早的福州党组织活动点,该地方如今也是福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是了解中共福州组织沿革基本情况,回顾福建共产党人艰辛奋斗、舍生忘死革命精神的关键一环。

 

马研班队伍首先进入旧址一楼,结合大革命时期福州地区党组织分布示意图,了解了1925年地委事迹;声援五州运动,开展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等,让我们重温了福州革命史的点滴经典,见证中国共产党在福州的光辉历程。旧址二楼则以“播火记”为主题,展示了先烈人物的英勇事迹,回顾了福州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先有林则徐、严复等福州有识之士播下“火种”,走上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探索之路。后有辛亥广州起义福州十杰建立下不朽功勋,前人的播种与后人的奋进,共同为拯救近代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林祥谦烈士、领导早期共青团的翁良毓烈士、英勇赴死的革命先驱方尔灝烈士等,当一位位鲜活的革命先辈为了祖国与人民的大解放而血洒九州,马研班学子们无不为福州革命先辈振兴中华、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而动容。


二、参观三坊七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感悟“为人民服务”初心精神

 

(图为马研班学子参观三坊七巷党群服务中心)


马研班来到安民巷25号—三坊七巷党群服务中心,一进门,“为人民服务”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党群服务中心是面向党员、基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周边群众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业务、传播党建理论知识、提供党员政治生活的场所。其工作范围可以包含提供党建指导、党群服务、教育管理、创业服务、人才联络、志愿帮扶、干部下沉挂钩以及文化、便民、医疗、养老、教育、助老等党政联系服务基层的内容。

 

而三坊七巷社区身为福州市的重点工作社区,在宣传、教育、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党员服务、民政、社保、医疗、法律咨询、红色代办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

 

“红色领航社区治理,不忘初心情融坊巷”,社区面向群众整合打造了最贴近党员、群众的服务站点,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活动阵地。


三、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


(图为马研班学子参观遗产摄影大展)


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分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及福建单元四大板块,共展出260多位摄影家拍摄的300余幅优秀摄影作品。借助摄影这个国际通用语言,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55项世界遗产,多角度呈现中国世界遗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以及保护传承人类共同遗产的成果。

 

马研班积极响应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世界遗产事业、对世界遗产保护传承管理的要求,参观此次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观赏在摄影视角下的三坊七巷、鼓浪屿、土楼等著名遗产地点,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到中国世界遗产地无与伦比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风貌,及中国保护传承人类共同遗产的不懈努力和丰硕成果。


四、风展红旗—建党一百周年非遗红色文化主题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风展红旗——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红色文化主题展”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举办。以全省非遗传承人积极响应,精心创作的一批重温红色历程、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展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事件、伟大成就、典型人物及感人故事,涵盖寿山石雕、莆田木雕、剪纸、德化瓷、影雕、版画、漆画、篆刻、银器、贝雕、木偶头雕刻、雕版印刷、八宝印泥、砖雕等非遗项目,共40余件展品。

 

马研班同学进门首先欣赏到了精湛技艺制成的精美展品,篆刻百个“福”字的百个寿山石印章,以及艺术再现红军长征之艰的木雕《前进》、手掌般大小却充满精巧细节的“红船”。非遗传承人因材施艺,精雕巧刻的用心,也不失宏伟气势和深刻立意,无一不饱含作者对党的真挚情感和无限热爱。

 

马研班学子仔细欣赏了此次展出作品,感受、了解了红色文化,接受优秀传统艺术的熏陶,从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

 

而对于无法用于作品展出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非遗技术,马研班学子们结合场馆内生动具体的屏幕视频,也同样深刻地了解了一些非遗技艺的由来,感受其传承人守护珍贵技艺的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馆中有个小展—“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展”,在此我们仅简略了解到她的生平经历及作品,例如参与共和国国徽设计、呼吁传统工艺保护等,这场关于林徽因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活动,则全面揭示了林徽因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同时,省艺术馆还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对其加以解读,使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近距离了解和懂得这位杰出文化遗产守护者。

 

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现代史。这古老坊巷,汲取了这一片热土璀璨文明的丰厚滋养,于坊于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皆汇聚一堂,古老文明的灵气如春风化雨般源源不断地支撑着、培育着、激励着这小小方堂,中华民族上溯至五千年绵延至今的精神底蕴在这生根成长、发扬光大。这古老坊巷,也孕育了这一抹红色崭新征程的成长蕴肥,于国于民,仁人志士、物财通宝皆散分九州,古老文明下的小小方堂又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期待与感召下,蕴藏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生机勃勃的红色精神与千年的中华文化在这里成了最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