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秋白足迹,书写英雄故事——“飞燕衔春”红色剧本杀暑期社会实践创作队在长汀县开展社会实践
撰稿:“飞燕衔春”红色剧本杀暑期社会实践创作队 摄影:“飞燕衔春”红色剧本杀暑期社会实践创作队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7-12 浏览量: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红色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政教育创新形式,通过创作一部与瞿秋白烈士相关的红色剧本杀,采用沉浸式的思政教育体验,消弭与革命故事的时空距离,让参与者达到与革命先烈高度共情的体验感,从而讲好一段英雄故事,这是团队本次“三下乡”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
瞿秋白原是江苏省常州市人,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为写出最符合人物形象,契合历史事实的剧本杀,团队成员首先来到长汀县博物馆瞿秋白同志关押处。封闭、狭小、阴暗、潮湿的空间所带来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团队成员驻足在此,细细观察,一方木桌,一把椅子,很难想象如此空间他是如何心态创作出《多余的话》一文以及多篇诗歌散文。庭中的石榴树作为历史的见证留存至今,年年开花,年年鲜艳,如信仰一般永不凋零。
随后,团队一行又来到座落于长汀县城西罗汉岭山下的瞿秋白纪念馆。纪念馆门口旁是他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口号就义的地方,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这段故事感人至深,足以体现其“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可以作为整部剧本的高潮部分。
纪念馆详细介绍了瞿秋白同志的生平事迹,展览了他本人许多重要时期的历史资料,以及创作的诗歌、文章等内容,这些都为团队的后续创作提供了历史依据。比如,瞿秋白作为主编,曾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同时,瞿秋白也是为数不多见过列宁的中国人;在苏联经济困难时,他曾把自己的金壳表赠给苏联政府,之后苏联政府为答谢瞿秋白回赠了这块怀表。
走出纪念馆,拾级而上,半山腰矗立着一座“瞿秋白烈士纪念碑”。这座碑总高30.59米,碑名为陆定一所题,碑文由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敬立,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个人纪念碑之一。团队成员环绕纪念碑一周,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正如瞿秋白所说:“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团队成员们以瞿秋白同志为原型创作红色剧本杀的初衷是为了创新党团组织生活形式,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基础,以四史中的红色故事为背景,通过推理达到与时代共情的沉浸式思政教育体验,让参与者在打本过程中实现与革命先烈高度共情的体验感,以此让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