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闻

资讯新闻

携手Deepseek,让教学与科研因AI而“Deep”

撰稿:青年融媒体中心 杨喻婷 刘浩鑫   摄影:青年融媒体中心 徐铭杰 房佳泳   编辑:张倩瑜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量:10

为了深入探索并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教育模式的智能化转型,提升教学与科研效率和质量,328日下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林子雨在主楼群三号楼大报告厅带来了以“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和科研”为主题的讲座。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展现了“嘉园”师生对这一前沿话题的高度关注与浓厚兴趣。

 

 


AI主持人上线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AI主持人小姚。”

“小姚你好!针对‘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与科研’这一前沿议题,你心中有何独到的见解呢?”

“……”

讲座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中拉开序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禅通过与AI主持人小姚展开一对一交流的方式,巧妙自然地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激发了在场师生对于AI互动技术的无限遐想。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技术,犹如一个学识渊博的“超级大脑”,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在多种场景下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大模型技术不断革新,海内外众多企业及科研机构竞相推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其中,国产AI助手——DeepSeek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能力脱颖而出。

 

走进大模型世界

以发展阶段作为落脚点,林子雨回顾了从图灵测试到如今大模型的蓬勃发展,为在场师生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人工智能发展蓝图,揭示了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而在此基础上,他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思维、AIGC应用与实践、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等内容,体现了大模型在众多领域中所展现出的强大应用潜力。

此外,林子雨以郑州大学为例,讲述了DeepSeek 大模型落地高校的成功实践。自部署以来,该模型迅速成为师生科研探索的得力助手,无论是深奥复杂的数学推理,还是棘手的编程挑战,它都能提供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科研团队在DeepSeek的助力下,仅用一天时间便在中科院1区高分期刊上发表了重要论文,这一成果直观地展示了大模型在学术研究中的巨大潜能。

在教学应用方面,林子雨分享了如何借助大模型实现多模态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一举措,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他还表示AI助教的应用,让教师在作业批改、个性化学习建议以及教学方案设计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然而,林子雨也提醒在场师生,大模型在高校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模型偶尔会出现“幻觉”,提供错误或虚构信息,因此,教师和科研人员在使用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批判性思维审慎对待,并合理利用大模型的优势,规避潜在风险,确保科研与教学的质量。

“自2025年起,大模型已然融入人类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讲座的最后,林子雨强调,在这个由大模型主导的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将告别“孤军奋战”的时代,只需轻轻一触,便可随时向汇聚人类智慧的超级智能体求助,利用它进一步提升个人工作与学习的效率,进而改善生活的品质。

 

“嘉”人有所获

 

讲座结束后,管理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子余俊豪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到,Deepseek在技术层面展现出卓越的参数规模与强大的推理交互能力。具体而言,在数学领域,它能迅速攻克复杂难题;在编程领域,则支持多语言,并能有效诊断代码问题。基于此,他认为Deepseek大模型为高校教学与科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极大地地推动高校教育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