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嘉庚学院“挑战杯”国赛创佳绩,斩获6项大奖!
撰稿:赖柯华 摄影:参赛师生 编辑: 发布时间:2025-11-05 浏览量:10
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在南京大学举行。我校在此次“挑战杯”国赛主体赛中斩获6个奖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我校自2024年11月启动校赛以来,经过学院推荐、春秋两季作品征集与评审选拔,从61支申报作品中遴选出27件作品参加福建省赛,经过省级复评,有6件作品入围全国赛,最终有3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在此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作品质量,学工部、团委累计举办了近十场项目训练营。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支持。大赛搭建了“1+2+N”工作矩阵,即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举办“挑战杯”项目对接转化会、专场招聘会、青年发展型城市及人才政策宣介、青年科技创新研学等多个配套活动。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终审决赛于10月31日到11月3日在南京大学举行,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通过公开答辩方式决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并根据团体总分产生获得“挑战杯”“优胜杯”的高校。此外,“揭榜挂帅”专项赛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在北京、浙江和8个主擂台城市完成比赛。
“挑战杯”竞赛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坚守初心使命、深化改革创新、彰显品牌价值,带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产出,牵引青年科技人才竞相涌现,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所获奖项:全国一等奖
作品名称:奔赴县域,不止“中转”:基于8省116县的“县漂”青年流动趋势与青年友好型县域构建研究
作品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县域为主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青年能否在此留下来、扎下根,正成为衡量区域活力与发展质量的新标尺。本作品以青年视角切入县域发展议题,首创性提出“县漂青年”概念。团队历时一年半,调研足迹跨越8省116个县域,最终构建了全国首个“县漂青年数据库”,系统识别“过渡者、挣扎者、归来者、扎根者”四类典型画像,全面揭示县漂青年的流动生态与结构张力,并自主研发“县域青年友好型城市生态指数”,形成住房、就业、公共服务、文化认同、社会参与、生活质量等六大维度18项指标的科学评估体系,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县域提供了量化决策工具与政策模板。

所获奖项:全国二等奖
作品名称:亲密不再?青年“搭子文化”的流行与亲密关系替代现象研究——基于13,100份样本的社会调查
作品简介:本作品聚焦青年“搭子文化”现象,通过回收一万多份有效问卷及8省12市八百余人访谈,识别出功能互利型、共感逃避型等六类典型搭子类型,揭示当代青年在高频社交中面临的情感联结去制度化、信任体系崩溃、角色错位引发安全危机等多重困境,首创“场景化情感补偿模型”与“搭子社交亲密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涵盖政府、平台、社会三方的四层次策略,为优化青年社交生态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所获奖项:全国二等奖
作品名称:让古建筑“活”起来!靠“外部输血”还是“自我造血”?——AIGC 赋能丝路沿线6省13市939座古建筑推广传承的破局路径研究
作品简介:丝路沿线古建筑是东西方交流的立体见证,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一旦损毁,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文明损失。本团队调研工作历时两年,先后前往丝绸之路沿线福建、广东、浙江等6个省份,13个城市,共实地调研古建筑九百余处,涵盖桥梁、寺庙、石窟、民居等多种类型,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多群体访谈等方法,总结古建筑保护现状与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古建筑修缮技艺流失、商业同质化加重、文化价值开发不足等问题,团队提出了基于AIGC 赋能的“主体化、数字化、品牌化”三维策略。
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获奖名单
所获奖项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别 | 作品参与成员 | 指导老师 | 所属院系 |
一等奖 | 奔赴县域,不止“中转”:基于8省116县的“县漂”青年流动趋势与青年友好型县域构建研究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柴若瑶、喻瑾宸、冯天瑞、陈奕君、林晖、李杼静、张瞳、张诗羽、林俊洋 | 连智华、姚祖婵、吴丹丹 | 国际商务学院 |
二等奖 | 亲密不再?青年“搭子文化”的流行与亲密关系替代现象研究——基于13,100份样本的社会调查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阮园霞、高婷、詹佳雯、戴轩睿、陈佳慧、王雪如、苏银鸿、邵梓睿 | 连智华、柳志鹏、林晨萍 | 国际商务学院 |
二等奖 | 让古建筑“活”起来!靠“外部输血”还是“自我造血”?——AIGC 赋能丝路沿线6省13市939座古建筑推广传承的破局路径研究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杨佳梁、任家慧、刘宭晴怡、段熠、郑雯怡、王小米、刘文涛、张丽娜 | 陈梦、方亮、郭艺伟 | 管理学院 |
三等奖 | 夜间经济为何“热闹非凡”却“转化乏力”?——基于7省9市598个典型夜间消费场景的低转化机制与价值重构研究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刘晨旭、余心莹、苏俊翔、刘必璋、李晨嘉、官珈印、周润泽、平晨人 | 吴丹丹、连智华、辛东亮 | 国际商务学院 |
三等奖 | 我们这一代,还能相信爱情吗?——基于12700名数字婚恋平台用户数据揭示婚恋观的嬗变与重构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王蕴勃、吕思慧、董星驰、姜嘉怡、邹馨冉、关珺丹、徐实、杨晶晶 | 朱思霖、连智华、陈财林 | 国际商务学院 |
三等奖 | 晶连云天——导航核心部件高精度智能多工位连接工艺装备 | 科技发明制作类 | 陶泓宇、黄卓群、王庄儿、李辉凡、谢熹、姚嘉爱、殷天赐、吴佳仪 | 方亮、陈梦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